老年助餐服務再獲政策助力。
日前,民政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《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》,提出到2025年底全國城鄉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覆蓋率實現較大幅度提升,服務網絡形成一定規模,為老年助餐畫出了清晰的路線圖,專門作出了制度安排。
實現“吃飯自由”,是老年群體最迫切的愿望之一。一方面,有些老人要么子女難以全天照料,要么長年處于空巢狀態,自己做飯耗時耗力,還可能造成浪費,對于出行不便、居家臥床的老人來說,一日三餐更是“急難愁盼”;另一方面,老年人普遍崇尚節儉,需要營養豐富、質地偏軟、易于消化的菜品,而按份售賣的傳統餐廳,還不能精準地對接這些個性化需求。
“老年助餐服務看起來是個小事情,實踐中是個大問題?!崩夏昃筒徒泻貌唤凶?,餐費價格難以與成本同步,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實困境。此外,老年助餐服務不僅要解決“有沒有”,還要追求“好不好”,有些老年助餐點抱著“等米下鍋”的心態,創新菜品的積極性不高,長此以往也直接拉低了飯菜質量,影響了自身口碑。然而,老年助餐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既不能一味依賴財政補貼,也不可能完全市場化。
在25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,民政部明確表態:老年助餐堅持有償服務,確保服務可持續、財政可承受。正如《行動方案》提出,“個人出一點、企業讓一點、政府補一點、集體添一點、社會捐一點”,建立多元籌資、多方支持和風險分擔機制,體現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。循著這一思路,各地已有不少積極探索。如長者飯堂開展較早、經驗相對成熟的廣州,就通過規?;洜I、有效成本控制、科學定價和合理助餐補貼,并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,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,實現運營社會化。
前不久,“年輕人愛上長者飯堂”的話題引發輿論關注。一些人擔心,年輕人的涌入會不會擠占公共資源?廣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公開回應稱,一個長者飯堂做老年助餐服務,每天要有300個老人的就餐量才可以保本和微利,更多居民前往就餐有助于可持續經營。此次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表示,“現在一些地方設立的老年餐廳、老年餐桌,不但老年人去吃,其他的群體也可以去吃,但是對老年人是有優惠的,政策上是有支持的”,也似乎透出了一致的政策導向。
事實上,老年助餐點的功能還可以進一步拓展。例如,安徽省鳳臺縣延長助餐點服務時間,讓餐桌在非就餐時間成為“書桌”“茶桌”“會議桌”,老人不僅有了“飯搭子”,精神生活也變得豐富,不再是“進門一盞燈,出門一把鎖”。各地不妨結合自身實際,推動養老資源統籌整合、高效利用,在民生“食”事上多做加法。
一餐熱乎飯,溫暖一座城。期待老年助餐“長久飄香”,托起更多長者的幸?!笆场惫?。 (鐘 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