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日,一則“快遞員、育兒嫂等也能評職稱”的消息登上熱搜,受到廣泛關注。網友們在點贊人社部舉措的同時也提出質疑:快遞員評職稱圖啥?還有人調侃:是不是以后高級職稱送快遞能多掙一塊錢?其實,職稱不僅跟待遇緊密相連,更事關人的發展。讓技能勞動者也能評職稱是好事,更是幸事,遠比一些人想象的重要。
路上的快遞員、維修工,廠里的車工、鉗工,店里的美發師、面點師……這樣的技能勞動者,我國已有1.7億多人。長期以來,國家對“藍領”和“白領”執行兩套不同的職業技能評價體系,二者互不相通。這一定程度造成了不同職業群體的待遇差距,也給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帶來障礙,特別是對新興行業從業者造成了不利。
舉個例子,近兩年平臺經濟從業規模迅速增長,每天“跑在路上”的網約配送員已達到百萬級。但是除了賺取配送費,他們很難有職業發展和上升通道,既沒有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能證明自己的技能水平,也無法作為人才享受到所在城市落戶、子女教育、購房補貼等一系列優惠福利政策。
此次人社部印發通知,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,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貫通機制,無疑旨在打破“藍領”“白領”的身份壁壘,體現了國家對技能勞動者的尊重與認可,有利于破除身份、學歷、資歷等障礙,將待遇分配與崗位價值、技能素質、實績貢獻等因素掛鉤,搭建起“藍領”人才成長的立交橋。
“快遞小哥”評職稱肯定不能看論文,也不能靠單純送快遞,還得通過優化派件流程、提高派件效率等有“技術含量”的表現,才能成為專業人才隊伍中的一員。
國家發展靠人才,企業競爭在人才。善待每一個崗位,讓每一位勞動者有尊嚴、有出路、有奔頭,既是發展進步的源泉,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。
新華社記者姜琳
[編輯:
戎小平
]